搜索中心
当前位置:直播供应链与物流产业博览会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日均揽件超5亿件!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发布时间:2025-07-22
7月21日,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过5亿件。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相当于每一秒就有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通过寄递网络在国内外流动。五年来,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830多亿件增长到2024年的1750.8亿件,年均增长超过20%。邮政快递规模经济效应持续放大,对产业拉动和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源:人民日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商务部:大、强、韧!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发布时间:2025-07-21
国新办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王文涛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稳外贸政策,各方齐心协力,外贸出现逆势增长,贸易强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关键字是“大”,贸易大国地位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2024年是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了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在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第二个是“强”,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有“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都在不断夯实。第一大支柱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特别是“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攀升。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18.2%,现在出口的好多都是高新技术产品。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第二大支柱服务贸易创新提升。我国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第三大支柱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我国完善数字贸易支持政策,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并持续办好国家级展会,发挥这些重要展会平台的作用,支撑了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更好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第三个关键字是“韧”,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这几年外部环境“风高浪急”,但是中国外贸“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我国积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也妥善应对经贸摩擦,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贸易安全。外贸企业还有非常强大的韧性,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产品转型升级,特别是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努力开辟新市场、新渠道,而且创新了很多新模式。我国外贸产供链更趋完备、灵活和高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强,底气更足。来源:国新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外交部:中国跨境电商与东南亚本土电商联手,加强优势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发布时间:2025-07-19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林剑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理念相近、诉求相通、利益相融。我们在同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时,始终真诚回应对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原则。近年来,双方在电子商务、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打造诸多合作亮点,在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便利人员往来方面取得丰硕合作成果。中国和东盟确认完成自贸区3.0版磋商,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断扩大共同市场;中国跨境电商与东南亚本土电商联手,加强优势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建设5G网络、推进光纤到户,助力数字化转型;“澜湄签证”“东盟签证”相继落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中国以自身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保障了全球产供链稳定,降低了当地经济社会生活成本,也通过产业合作带动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释放出巨大内需潜能,为周边和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与会东盟国家表示,中国东盟合作最具活力、最富成果。这不仅是对双方合作的真诚肯定,也是对中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的积极回应。中国将继续同东盟国家一道,携手同行,不断创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动能。来源:中国新闻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中国外贸规模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呈现五个方面特点发布时间:2025-07-18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顶压前行,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成绩实属不易。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但多元稳定的市场、创新优质的产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让中国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在7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出口动能向优向新。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持续发力,二季度进口转为正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石化、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较快增长。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6月份的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增长5.2%,规模是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的第二高位。”王令浚说。外贸商品、外贸主体、外贸伙伴等结构均不断优化。“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越来越多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比如,对供电紧张地区,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对沙漠地貌较多地区,推出了防沙尘、耐高温发动机,得到了海外客户的点赞和好评。另一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增速持续领先。特别是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4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218个席位。结构优化还体现在贸易伙伴更加均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外贸主体信心回升外贸保持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支持。据介绍,海关总署牵头,会同20个部门及25个试点城市,于今年4月启动了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努力营造更加快捷便利、更加畅通高效、更加协调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外贸增长,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优化监管模式,简化通关流程,大力推进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持续提升航空口岸通达效率。加强对重点港口集装箱装卸量变化监测调度,深化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港确认’等监管模式创新,积极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上半年,全国水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量6741万标箱,增长11.3%。”吕大良说。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这意味着,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在华的外资企业仍然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到了7.5万家,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在政策措施的精准落地上下功夫,在成效评估和复制推广上下功夫,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吕大良说。(记者 王俊岭)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畅通“数字桥梁” 跨境电商领域成果丰硕发布时间:2025-07-17
7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据初步测算,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增长4.7%;进口约2911亿元,增长9.3%。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跨境电商进出口取得正增长,展现出我国外贸韧性和较强的行业抗风险能力;9.3%的进口增速,反映了国内消费者对海外优质商品保持旺盛需求,是消费扩容升级、外贸平衡发展的具体表现。多元化布局对冲外部风险>>>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重因素的有力支撑。具体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驱动效率提升、供应链不断优化、多元化布局对冲外部风险等,均为跨境电商进出口的良好表现作出了贡献。2025年1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出口退(免)税有关事项的公告》,旨在更好发挥出口退税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的积极作用。2024年11月25日发布的《海关总署公告2024年第167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提出“取消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简化出口单证申报手续”等重要内容。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的有效增长打开了更多空间。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人工智能(AI)、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为跨境电商企业降低市场试错成本、重构运营模式、提升跨境结算安全性等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例如,跨境电商企业利用AI大模型生成某种商品的多语言介绍视频,可有效覆盖不同语种的海外市场,降低本地化运营成本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不断优化体现在不同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1万列,联通了中国128个城市和欧洲229个城市。“近些年,跨境电商企业一边力求保持和稳定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一边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针对不同市场调整商业模式与产品结构,以定制化产品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有效对冲汇率波动等引发的风险。”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多措并举迎挑战>>>跨境电商是快速连接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字桥梁”,是打造“买全球、卖全球”格局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跨境电商在市场规模、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11月22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的出口企业已经有12万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5日,“跨境电商”概念下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325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表示,长远看,我国跨境电商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最后一公里”配送仍是行业发展瓶颈,数字技术的行业应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要在合规问题上投入大量资源导致运营成本显著增加等。如何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提质升级,是我国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宋思源分析称,今后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加强全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中欧班列、东南亚海运专线等资源,提高本地配送能力;三是加大对跨境电商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扩大人才储备;四是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为目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用好数字营销方式。来源:证券日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 同比增长3.5%发布时间:2025-07-16
国新办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建交5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了300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建交时一年的贸易值。上半年,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稳居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王令浚表示,从具体贸易数据看,中欧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一方面,产供链加速融合。比如,中欧汽车技术优势互补,共同助推产业发展向新向好。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汽车零配件增长9.7%,从欧盟进口大型客车变速箱、车用柴油机分别增长了40.8%、65.2%。另一方面,消费市场深度对接。中欧同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互为第一大消费品进口来源地。上半年,我国自欧盟进口医疗保健品、箱包、首饰等占我同类产品进口比重都超过了6成。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同时,中欧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大合作潜力。在互联互通领域,截至今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1万列,联通了中国128个城市和欧洲229个城市,架起了中欧经贸往来的桥梁。在绿色发展领域,双方的合作不断加深,我国对欧盟出口风力发电机组、高压变压器都保持良好增势。王令浚指出,我国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愿同欧方一道,加大相互开放,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为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全球经贸注入更多的稳定性、确定性。来源:中国新闻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