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体报道事关数据产业发展!六部门联合部署发布时间:2025-01-06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教育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强数据产业规划布局、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加快数据技术创新、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数据流通交易、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提高数据领域动态安全保障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八个方面部署了系列政策举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繁荣数据产业生态,发展壮大数据产业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企业,为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政策原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18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数据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财政厅(局)、金融监管局、证监局:数据产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产品或服务开发,并推动其流通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数据产业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促进数据产业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激励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竞争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健全产业生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数据企业成长,为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数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数据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催生一批数智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企业,数据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聚集和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二、加强数据产业规划布局(一)优化产业发展结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数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资源体系构建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实现数据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把握数据产业变革趋势,面向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流通、应用等关键环节,加快培育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推动各类业态协同发展,提高数据产业生态塑造能力。(二)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设立数据业务独立经营主体,支持数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数据企业,支持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算法、算力等资源使用便利。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数据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三)推动数据产业区域聚集发挥数据流动不受地理区位限制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为数据企业用数、用云、用能、用地和人才引进等提供便利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围绕资源汇聚、技术创新、应用牵引、算力支撑等方向,引导各地逐步形成协同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三、培育多元经营主体(一)培育数据资源企业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对其合法获取的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培育一批贴近业务需求的行业性数据资源企业。鼓励企业间按照市场化方式授权使用数据、共同分享收益,推动企业跨行业发展。(二)做强数据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一批面向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原创性引领性数据科技创新发展。(三)扶持数据服务企业支持企业面向数据流通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重点围绕业务咨询、交易撮合、合规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数据服务企业,发展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新业态。(四)做优数据应用企业支持企业面向“智改数转”、新兴产业和全域数字化转型需要,创新应用模式,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赋能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深刻理解行业特征、高度匹配产业需求的数据应用企业。(五)发展数据安全企业支持企业面向数据大范围、高速度、高通量流通的发展趋势,研发智能化数据安全产品,大力发展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培育一批满足高水平动态安全需求的新型数据安全企业。(六)壮大数据基础设施企业 支持企业面向数据安全可信交换、高效流通利用,创新基础设施服务解决方案。聚焦一体化算力、公有云、低代码平台,以及可信数据空间等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四、加快数据技术创新(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云边端计算技术协同发展,支持云原生等技术模式创新,形成适应数据规模汇聚、实时分析和智能应用的计算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存储技术研发,支撑规模化、实时性跨域数据存储和流动,提高智能存储使用占比。面向人工智能发展,提升数据采集、治理、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强化数据标注、数据合成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匿名化等可信流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二)增强创新支撑能力支持建设数据领域科学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数据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创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数据产业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建立创新联合体,优化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完善开源治理生态,支持建设数据技术开源平台和社区,引导激励企业深度参与社区运营。五、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一)扩大数据资源供给推进“一数一源”,加强公共数据治理,加大共享开放力度,鼓励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保护企业对其依法合规享有或获取、持有的数据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开发利用数据。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要求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开放数据,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促进数据可信交互、高效协同和融合利用,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互通共享。支持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前提下,加强个人数据开发利用。(二)推动应用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政府部门、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场景,激发数据应用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等行业领域,打造一批“数据要素×”典型场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鼓励企业参与政务数据应用创新,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据资源、应用场景、数据企业、数据产业集聚。支持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开发高质量数据集,大力发展“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业态。六、发展数据流通交易(一)促进数据合规流通交易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鼓励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交易方式,优化数据交易机构布局,支持数据交易机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互认互通。支持企业贴近市场需求,开发数据产品和服务,实现数据合规高效流通。构建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体系,强化数据跨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二)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培育数据经纪、数据咨询服务机构,提升产品发现、市场拓展等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合规认证、安全审计、质量评价、资产评估、争议仲裁、风险评估、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健全数据资源价值评估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开展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创新数据保险、数据信托等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健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七、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一)推动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面向数据高效流通利用,统筹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构建泛在可及、智能敏捷、协同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支持企业结合应用场景,推进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标准研制,逐步形成可推广复用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规范,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发展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支持企业参与算力全产业链生态建设,构建一体化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加强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加快算网融合、并网调度、储能散热等关键技术创新。支持采用弹性带宽、任务式服务、数据快递等方式,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八、提高数据领域动态安全保障能力(一)创新数据安全产品服务推动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协同发展,加强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传输、合规检测等技术创新,培育壮大适应数据流通特征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服务业态。支持企业创新数据分类分级、隐私保护、安全监测、应急处置等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二)加强动态数据安全保障扩大可信流通技术应用范围,增强数据可信、可控、可计量开发利用能力。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相关规范,落实数据流通利用全过程相关主体的安全责任。健全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加强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数据的保护。九、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加强制度标准建设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鼓励探索数据产品、软件和服务计价新模式。健全数据领域监管制度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数据产业运行监测。落实《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推动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基础设施等标准规范研制。加强国际国内数据标准衔接,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制定。(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相关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数据产业项目予以支持。鼓励“投早投小”,充分发挥现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数据产业投资引导子基金,培育数据领域专业性投资机构,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地方建立数据企业培育库,加强投融资合作对接。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数据企业发展特征的金融产品。(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产教融合,加快数据领域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坚持需求导向,发挥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支撑的数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体系,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培养领军科学家。立足产业发展,重点培养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及合规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打造高水平数据人才队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突出创新引领,加大引智引才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数据人才,支持数据领域人才出国(境)培训交流。各级发展改革、数据、教育、财政、金融监管、证监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把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贯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附件:数据技术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教育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2024年12月28日附件 数据技术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数据采集。推动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数据实时采集方式创新,支持高精度数据采集、合规采集、自动识别采集等采集技术创新,提升数据采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数据存储。加快发展高带宽、高容量、高性能存储器,推动湖仓池一体、数据编织、数据压缩等技术创新。支持面向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使用需求,提供全栈数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数据治理。推动数据清洗、质量检测、数据加工、数据标注、数据集成等技术和业态发展,创新数据开发治理一体化模式,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数据处理、数据标注、模型构建、预测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数据分析。大力发展云计算、边缘计算,推进商业智能、数据引擎、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支持机器学习、预训练大模型、深度合成服务算法等迭代创新。加速向量数据库、多模态数据分析等实时检索分析技术突破。数据交易。发展数据流通交易市场,培育数据经纪、数据托管等新业态,提高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数据应用。深化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数据应用,培育“数据即服务”等数据智能应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支持大模型应用创新发展。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安全。支持数据加密、防勒索、容灾备份、数据冗余等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加强量子加密、多因子身份认证、端到端加密、零信任安全等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匿名化等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发展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数据合规检测、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服务业态。来源:中国政府网、电商发布,电商会整理发布。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老外涌进中国电商,中国制造焕发新活力发布时间:2025-01-04
曾经,国人热衷“海淘”,不少人都从海外购物回国,但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涌入中国电商选购“中国货”,“反向海淘”已成热门趋势。 大批老外涌进中国电商,反向海淘爆火,反映出随着跨境电商加速崛起,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魅力与日俱增,中国制造焕发出新活力,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者群体中的信任度持续增长;也反映出随着技术进步,贸易全球化大趋势难以阻挡,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鸿沟终将被填平,而非相反。 事实上,反向海淘并非新事,但此前这一群体多以海外华人为主,数量有限。而在正发生的变化中,大批土生土长的普通老外正加入其中,享受到海淘中国货的“福利”。 如据报道,圣诞节前夕,各大国外平台就出现了大量讲解海外消费者如何在中国电商平台上购物的视频。海关总署数据也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无论总额和增速,都远大于进口。 为何会有大批老外涌入中国电商平台?究其根本,仍然是那些商品消费基本要素决定的,比如价格。据新京报调查,在中国电商平台,一个手机壳不到30元,而在新西兰,同样产品却需折合人民币200多元,数倍的价差已足以驱动逆向海淘。 再就是商品品质。风靡全球20多年,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已建立起基本品质信赖,尤其是近几年速卖通等跨境电商日益深入老外的日常生活,积累了大量口碑。新兴社交平台和直播电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更多老外更快接触到反向海淘这个“香饽饽”。 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为何单单是中国制造成为欧美消费者逆向海淘的“香饽饽”,其背后很重要一点是举国上下对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重视和持续投入。 比如,随着中国电商平台跨境物流服务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老外发现,通过中国电商平台购物不仅便捷,且物流迅速。加上越来越完善的支付体系和海关政策,跨境购物变得更加高效与透明,进一步推动了反向海淘热潮。 反向海淘爆火,更是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商的结果。比如,自2015年起,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此后,又陆续推出包括《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明确跨境电商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跨境电商支付系统与国际结算体系对接,促进跨境支付业务便利化等。2019年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也提出,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创新发展。 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降低了跨境电商的税收和物流成本,促进了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优化了支付系统和物流服务,提升了国际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这不仅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也推动了反向海淘的兴起。 假以时日,跨境电商和反向海淘的繁荣,必将对整体宏观经济做出更大贡献,也能通过这一开放的大门,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成果。 当然,反向海淘兴起也对中国跨境电商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当老外成为重要消费群体,就对商家的售前服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服务全球消费者的思维需要逐步建立。 反向海淘兴起也说明,个别国家试图阻挠贸易自由的做法殊为不智。哪里的商品价格实惠、质量好,需求就会流向哪里,是基本经济规律,更是消费者的民心之所向。“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在历史变局的此刻,反向海淘兴起,也是对中国制造放眼全球的鼓励。来源:新京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畅通跨境物流“筋络”实现中国商品“卖全球”发布时间:2025-01-03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从1.06万亿元增至2.38万亿元,增长了1.2倍。今年前3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离不开高效的跨境物流体系保障。跨境物流,即跨越国界的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及其配套增值服务。跨境物流具有国际性、复杂性、时效性、安全性和信息化等特点,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高度重视跨境物流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出台《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的目标,旨在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跨境物流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随着全球化贸易不断深入,我国跨境物流取得显著成就。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跨境物流快速发展提供了货源基础。我国海运连通度全球第一,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攀升。今年1至11月,全国主要港口日均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涨8.5%。中欧班列连接25个国家220多座城市,开行数量和货运量均实现高速增长。截至11月15日,中欧班列开出10万列,累计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准箱,货值突破4200亿美元。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际海运为主体,以中欧班列、国际寄递、国际航空、国际道路运输为补充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当前,国际局势变幻不定,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点增加,跨境物流也受到影响。跨境物流涉及长距离、长时间的跨国运输,涵盖运输、进出口清关、商品检验检疫、境外仓储、本土派送等环节,物流费用相对较高,海运“一箱难求”等运力不足问题阶段性推高运输成本。我国物流企业在国内表现出色,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大而不强”问题突出。另外,部分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退货难等逆向物流体系短板明显。建立完善的跨境物流体系,畅通跨境物流“筋络”,提高跨境物流运输效率,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跨境物流高质量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物流通畅度、便捷性的各种堵点痛点,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建设完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今年,我国出台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等政策措施,推动物流企业合理布局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我国物流企业纷纷加大海外仓建设力度,拓展全球供应链物流网络,为中国商品“卖全球”提供稳定的快速通道。接下来,还要推进边境省区智慧口岸建设,保障陆路口岸货运物流高效畅通。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水平,积极发展“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模式。加强智慧物流体系建设。物流企业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提升物流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资源的精准配置以及全链路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加强智能运输、绿色包装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实现全球物流供应链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供应链物流生态圈建设。我国物流企业要抓住政策红利,扩大国际“朋友圈”,通过合作、并购、持股等多种方式,联合更多的当地“朋友”,建立集海运、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一体的国际物流网络。同时,我国物流企业还需要与更多的国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打通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成品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球物流生态圈。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2025年首趟!从义乌发出!发布时间:2025-01-02
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1月1日上午10时许,一趟满载110个标箱日用百货、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出口货物的X841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开出,班列将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前往俄罗斯霍夫里诺。这是2025年长三角地区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 2024年全年,义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00列(含回程),发运货物逾14万标箱,较2023年多发运近1万标箱,同比增长逾10%。目前义乌中欧班列已开辟运输线路20条,辐射欧亚大陆50余个国家,通过义乌中欧班列运输的货品品类已由初期的1万余种,增长到目前的5万余种。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海关总署放大招发布时间:2024-12-31
12月29日,海关总署公布出台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6项措施,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营造高水平口岸营商环境、坚决守护国门安全、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等5个方面。在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包括3项措施,分别是:★ 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通,优化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模式,协同地方政府持续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并探索“白名单”跨区域互认,促进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 促进先进生产要素高效供给,优化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建设智慧网备平台,支持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中非失信加工贸易企业作为牵头企业适用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 支持新兴贸易业态发展,优化完善跨境电商出口转关模式,支持开展出口跨境电商跨关区退货监管业务试点,支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开展,研究推进在义乌开展进口日用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在创新协同监管模式,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方面包括3项措施,分别是:★ 推动物流一体化运作,拓展“联动接卸”模式适用范围,开展多式联运转关模式试点,创新空运前置货站模式;★ 优化口岸属地监管作业协同,加强“附条件提离”下不合格货物后续处置监管,支持进境种苗开展跨关区附条件提离;★ 创新大宗商品联合监管模式,深化出口成品油“金检嘉放”联合监管模式,构建长三角地区进境粮食入境港、中转港、目的地海关“信息互通、执法互助、结果互认”的协作机制。12月26日,南京海关所属太仓海关关员对采用“联动接卸”监管模式进口的货物开展现场监管在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营造高水平口岸营商环境方面包括3项措施,分别是:★ 健全区域整体通关协调处置机制,开展一体化业务运行监控,提升跨关区协同处置效能;★ 联合加强对企培育帮扶,深化知识产权协同共治,建立长三角地区海关技术性贸易措施联合应对机制,联合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式企业信用培育;★ 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机制,加强“数据+调研”融合分析、“外贸+产业”关联分析,提升服务宏观决策能力,稳定外贸发展预期。在实施全领域风险联防联控,坚决守护国门安全方面包括4项措施,分别是:★ 深化长三角五关风险防控一体化建设,促进全领域风险防控深度融合,推动供应链安全评估模式覆盖更多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 构筑国门安全联合防线,健全口岸病媒生物联合监测机制、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入侵物种联合监测预警机制;★ 开展进出口农食产品和商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加强口岸与属地海关出口农食产品监管联动,推进跨关区商品安全风险联合监测和协同处置,共享出口商品退货信息,提升区域内退货调查工作效能;★ 加强稽查缉私执法协作,构建联稽联查工作机制,健全区域内稽查、缉私部门间“稽侦联动”双向合成作战机制,推动形成一体化研判、一体化查缉格局。在推进智慧海关合作共建,提升整体智治水平方面包括3项措施,分别是:★ 促进海关业务数据互联互通,深入推进长三角云擎站点建设,推动云擎功能创新优化并在长三角云擎站点落地;★ 推进航空口岸“智慧旅检”跨关区合作,支持“智旅沪杭”“苏州城市航站楼”等项目建设,打造“智旅长三角”;★ 加强智慧海关项目合作共建和复制推广,高质量推进大数据池、参数库等项目建设深度合作,争取更多场景项目在长三角五关率先试点,为全国海关试问题、探路径、促升级。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此次出台的新举措是海关总署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部署要求,聚焦新形势、新任务,在2019年、2020年推出两轮支持举措的基础上推出的。5年来,海关总署推出的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两轮举措已全部落地见效。今年1—11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14.56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6.6%。下一步,海关总署将指导长三角地区海关充分发挥区域直属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作用,推动16项支持措施落地见效。(来源:央视新闻,总台央视记者 孔令雯)来源:物流时代周刊整理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货物“一箱直达”,物流降本增效……多地探索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布时间:2024-12-30
12月15日,汽笛声声,一列满载汽车配件的海铁联运班列驶出重庆沙坪坝区土主街道团结村。两天后,这列自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始发的列车,抵达浙江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经龙门吊抓取、卡车运输,货物被装进国际货轮,发往荷兰鹿特丹港。“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让我们发货轻松多了。”重庆太平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江涛说,过去发一单货,要对接公路、铁路、港口等,开多张货运单据,陆运和海运的集装箱也不通用,要在港口换箱;如今,托运方一键下单,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一张货运单据可在运输各环节顺畅流转,货物到港不换箱,直接登船,实现降本增效。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是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在国务院新闻办1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通多式联运中转、装卸以及信息互通等堵点卡点,加快推动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模式,以及集装箱运输“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的“一箱制”服务模式。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怎样运行?一箱货物如何畅流到底?日前,记者在浙江、山东、重庆等地探访。▍信息互通共享,一张单据线上流转,陆运海运衔接顺畅浙江义乌西站,一人多高的集装箱整齐摆放,横竖成行。义乌海关关员穿行其间,对集装箱进行封识验核。龙门吊起起落落,将集装箱稳稳地放进列车,准备发往港口。列车飞驰,信息秒达,宁波舟山港早已做好接车准备。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在公司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海铁联运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班列已从义乌西站出发,预计次日早晨到达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与此同时,系统根据多式联运单据发出指令,调度车队提箱,安排货轮出海,各环节衔接紧凑。“以前是‘企业跑腿’,现在是‘数据跑路’。”浙江海港物流集团下属宁波兴港海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覃绍伟介绍,过去,列车将货物从义乌西站运抵宁波舟山港附近的铁路场站后,需要客户自行联系船公司发运,等船公司调度到位后,港口再安排车队把空的海运箱运到场站。货物换箱、重新装箱,需要人工核对,确保“箱”“物”对应,又耽误不少时间。“究其原因,铁路、海运各管一段,各开一张货运单据,信息无法实时共享互通,增加了时间成本。”覃绍伟说。如今信息互通共享,让海铁联运高效便捷。宁波舟山港建立海铁联运协同管理信息系统,集纳码头、港区集装箱办理站、短驳车队等多方信息,并与铁路公司共享,实现海铁联运业务全程信息化、可视化。2021年上线以来,系统共入驻货运代理公司、船运代理公司等800余家,累计完成订单量30万件以上。一张货运单据线上流转,铁路、海运沟通无碍、衔接顺畅。信息互通共享,为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夯实基础,提高了运输效率,也方便客户实时获取物流信息。前几天,一列装有自卸车、半挂车等专用车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河南驻马店出发,开往山东青岛港,再通过海运出口。“跟踪集装箱运输动态,比过去方便多了。”专用车生产商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光轻点手机屏幕,进入“陆海通”智慧物流多式联运平台,船舶动态、集装箱信息等一目了然。洪光介绍,过去想知道货物到了哪里,只能到港口、海关的服务平台查询。想对接船期、了解船舶靠港计划,得打电话、发邮件或查询微信公众号。如果因为信息延误错过船期,没有按时集港,还可能产生改单费、改舱费等。如今,服务中集华骏公司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港物流集团”),与内陆港、港口、船公司、海关等多方对接数据,建设“陆海通”智慧物流多式联运平台,可供客户实时查询物流动态。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要想查询铁路端物流轨迹,仍需登录铁路专用系统,输入装车时间、集装箱号等。“由于成本等问题,平台尚未接通铁路系统。”山港物流集团陆海通运营中心主任陈安一表示,下一步将与铁路部门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全程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争取为客户提供24小时箱货跟踪服务。▍全程“一箱到底”,降低装卸损耗,提升物流时效近日,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一批装有林浆纸的集装箱,搭乘货运班列,从位于山东聊城临清市的鲁西国际陆港出发,抵达青岛港后,直接装船,驶往大洋深处。海铁联运,货畅其流。“以前可不是这样。铁路集装箱防水性能不及海运箱,且铁路部门相比船公司,后者的海外集装箱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因此,货物运抵港口后,需‘换乘’海运箱。开箱倒柜,费时费力。”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采购员金增伟说,进口也一样,海运箱得换铁路箱,装卸时还可能导致货物损耗。货物运输途中,如何做到“一箱到底”、不换箱?“我们调研发现,大部分铁路箱与海运箱的尺寸规格相同,海运箱也可用于铁路运输。因此,实现‘一箱到底’,关键在于海运箱‘空箱前置’。”山港物流集团多式联运中心总经理苏宗洋说。鲁西国际陆港是山港物流集团在鲁西北地区规划建设的内陆港。像这样的内陆港,山港物流集团已在山东省内外建设了50个。苏宗洋介绍,货物出口时,他们会提前统计有关企业用箱需求,与船公司对接,预订足量的海运箱并运至内陆港,供客户在家门口使用。海运箱载货后,由铁路运至港口,可直接装船。进口时,在内陆港设置还箱点。海运箱通过铁路运至内陆,企业卸货后可以就近还箱,不必再到港口还箱。然而,不同的船公司,其空箱数量、用箱周期各不相同,可能会影响“一箱制”的推行效率。“有时船公司空箱箱源紧张,内陆没有空箱可用,企业只能等。有的企业为了赶时间,只好选择其他成本更高的运输方式。”苏宗洋坦言。如何破解集装箱周转难题?山港物流集团与多家船公司开展合作,扩大空箱来源;建设内陆港堆场管理系统,当好集装箱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多措并举保障空箱数量。前不久,鲁西国际陆港箱管部负责人李岩接到企业的告急电话: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有一批印花布要出口,计划两天后从内陆港发货,急需40个集装箱小柜。打开内陆港堆场管理系统,李岩发现,与三和纺织公司经常合作的船公司,其在内陆港的集装箱小柜仅剩8个。他当即联系调度,所需空箱于发货当日早上调度到位。“通过内陆港堆场管理系统,我们可以精准确定堆场内每个集装箱的位置,查询其抵港和离港时间。”李岩告诉记者,依靠这个“聪明大脑”,内陆港可实时掌握集装箱使用情况,科学分配箱源,提高工作效率。“一箱到底”服务,让金增伟尝到了降本增效的甜头:“相比过去,我们每吨货物大约能节省65元装卸费,还避免了装卸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货损、货差等风险,物流时效也大大提升。”▍拓展服务功能,通关更高效,融资更便利在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区,一辆辆集装箱卡车有序驶入,海关工作人员手持检验设备,仔细查验货物。以前,海关查验环节是在货物运抵青岛港后进行。“四方货物都在港口汇集,排队通关时间长,不仅增加了堆场使用费用,还面临赶不上船的风险。”对几年前的遭遇,临清市成信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振良记忆犹新:那一次,成信木业有97箱货物要接受抽检,因为排队时间长,延误了船期。后来又迟迟订不上船,加上海运费用上涨,企业损失近100万元。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助力物畅其流,但如果在通关时排队检查,运输时效往往得不到保证。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聊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青介绍,2022年10月,聊城海关在鲁西国际陆港设立海关监管作业区,提供报关、订舱、储运、包装等“一站式”服务,改革优化通关监管模式,把检查程序提前,将“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新模式让崔振良颇有获得感:公司每月发出50多个集装箱,在内陆港接受海关抽检查验,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货物到达青岛港后,无需开箱检查,便可直接装船转运。“通过服务前移、数据联通,企业整体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天缩短至2小时,平均每个集装箱节省各类费用近三成。”李长青说。通关更高效,融资更便利。各地健全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走深走实。今年上半年,重庆锴明泰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模式,进口了一批矿石。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贸易货款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支付。“再也不用先垫一大笔钱进去,资金周转压力小了很多。”锴明泰公司总经理刘向金说。原来,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商通常需要提前支付货款。然而,货物发货、运输有时需要较长时间,导致交货延迟、资金回笼慢,进口商资金压力大。能否凭借货运单据贷款融资?之前有难度:纸质单据流转时间长,且容易被篡改,银行无法及时了解货物动态。如果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贷款不易。如今,重庆拓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服务功能,引导银行、多式联运经营人、货主方等三方签订协议,将提单与货物管控有效绑定,即谁拥有提单,谁便能取得货权。企业不用提供其他抵押物,仅将提单流转至银行,就可获得贷款。“在这笔矿石生意中,我们全程承运,并向锴明泰公司签发数字提单。企业拿到提单后,将其提供给有关银行申请贷款。”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翟生财介绍,通过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实现提单数字化、全程可流转、物流信息实时可追踪,加上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安全,有效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刘向金告诉记者,企业可在货物运抵后还上贷款,银行交还提单,企业再拿着提单找承运方提货,缩短了资金回笼周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多式联运相关融资已达4.7亿元。不过,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考虑风险控制等因素,一些中小贸易企业申请贷款仍存在障碍。重庆渝扬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市水路运输行业协会副会长周维兵建议,金融机构还要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贷款精准性,为更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整合资源,协作共赢“呜——”汽笛声中,从河南洛阳出发的班列抵达青岛港,满载办公家具等待出海。“山港物流集团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这批货物全程负责,我们省心多了。”在电脑上看到货物运输一切正常,洛阳莱特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廷瑞感慨。与托运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组织实施多式联运业务,承担全程运输责任——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这样的多式联运经营人不可或缺。“以前,没有多式联运经营人对接协调,我们的货物从洛阳运到青岛港,再通过海运公司出海,要对接多方,成本高。货物如果出现损坏,也不好界定责任。”杨廷瑞说。近年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面向有转型意愿的物流企业开展业务培训,推广普及多式联运相关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调研了解到,部分物流企业有意愿转型为多式联运经营人,但面对新的领域缺乏信心。我们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扶上马、送一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四级调研员王文浩说。不少多式联运经营人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不足。为此,山东连续多年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对入选试点工程的牵头企业给予政策性奖补,用于建设改造多式联运中转站、信息系统等,鼓励企业创新探索,提振行业信心。为打通多式联运上下游,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山东高速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研究机构等130余家单位,成立山东省多式联运发展企业联盟,整合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资源,持续开展深度合作。政策给力,山港物流集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将集装箱场站、物流仓储等口岸功能在内陆港前置,为莱特柜业公司等托运企业量身定制运输方案,打通铁路、海运转运渠道。托运企业只需对接山港物流集团一家企业,便可完成运输全程。“从工厂到出海,原来要14天,现在只要7天,我们每年可节省物流费用超过1000万元。”杨廷瑞为改革点赞。服务优化,业务增加。2024年上半年,山东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完成4060万吨,同比增长18.5%;沿海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完成203.5万标箱,同比增长15.7%。培育和发展多式联运经营人,还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合作共赢。前不久,一批欧洲企业生产的无纺布搭乘中欧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经重庆中转,再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越南河内,运输时间比过去单走海运减少约1/3。这一线路的打通,离不开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和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两家公司都参与多式联运,但前者主要负责南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后者主要负责西向的渝新欧通道。如果贸易公司需要同时使用两条通道,要与两家企业打交道,两家企业又存在竞争关系,不便形成为客户服务的合力。重庆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表示,重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两家企业的重庆股东整合为重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减少内部竞争,为外贸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多式联运服务。“下一步,我们将更好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境大通道,让中欧班列、长江航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道高效衔接,以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庆物流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总经理王艺桦说。(来源:人民日报)来源:物流时代周刊整理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外贸/物流博览会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